文莺画境,

孔垂莺创新发展大写意花鸟画艺术事业,弘扬中国画写意精神!

电话:15081136502

当前位置:薪火传承

孔维三"新气象"创新发展大写意花鸟画艺术

时间:2024-04-04 来源:www.wyhjguohua.com
    
 
   图一    孔维三

(1938年—2002年12月2日病逝)

天津人,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画家,艺术家,中国美术协会河北分会会员。



              综述   开物成务
 


(新雨斋,粗浅梳理,意在贯通,观画观己。)
 

中国画,画道。
 
中国画” 即中国画学,简称“国画”。属于国学、文化范畴,不是中国绘画的泛指。“中国画”是“道艺合一”的载道之体,具体有限的“形象”中,深蕴道源、心源、物源、气源,展开无限之“境”域。作为“学统”通过经验、知识、习俗、画(图)、文字,来进行传承与传播所形成的一种系统。

世界视野,中得心源。
 
当代,中外文化交汇、通约互照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本质化”的“现代建构”进程中,根植中华美学精神艺术作品“中国画”“超言”的“传统与性灵”显现着本土内在文化精神资源 ,“文化根基”,“构筑理念”,“审美取向”,直观直感
 
中国画”的美学本质来自道统途径,在体现以《易经》中华文化源头道儒释诸家多元融通和谐中华美学精神中国画学体系花鸟画作为其中一脉

2022年孔维三先生病逝20周年,重观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发掘承载文化传统中国画艺术创新成果,实证的心灵境界”审美体认方式显现本体超越”的艺术创造“新气象适性达致载道与畅神的有机统一,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审美意识等综合性观念体系的展现,孔维三艺术体系之美(“中国画”三维视域,“大鹏阁”“和合”的哲学意蕴与美学理想)梳理与探析,为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特性的深度认识提供了“个性”的切入视角,(纵向)既呈现一种古今对话,(横向)又展开一种中外交流,(继往开来)挖掘精神源泉,汲取智慧力量,“合道”升华,开辟“新境”,彰显中国风格!

“时代变化”影响“时代中的人”,“人”的“审美创造”自然赋予“时代精神”,艺术生命力在蜕变更新中延续。从艺术创作本体(体用)考量,所谓回归“传统”,是回归“文化思维”,回归“心灵”,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明体达用,自觉彰显“审美人生”的价值“意趣”。 
 
一.  “对时代的心灵回应” ——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元气磅礴,厚重凝思”,于2000年题匾『中国画大鹏阁』,书写出跨世纪的一笔,代表作品《情多图》、《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池鱼思故渊》、《笔下猫威不逊虎》、《雄风》、《松鹰图》……等,“一画”成“境”!——对传承人孔垂莺(黛茜)艺术创作的影响。

二 . 理解的心灵回应”—— 孔垂莺(黛茜)作品体系及回忆录《秉烛执笔忆来时》。黛茜国画作品2002《思壬午》“接‘力’传承,接的是什么,传的是什么?”遂以稚拙的笔触展开此后的作品,2004年《甲申 花香透幽意,织梦借识君》,2006年《丙戌 风清掩尘声》……2009年《己丑 气节图》、2010年《庚寅 胸藏乾坤》……等。即是对父亲艺术精神理解的回应,亦是黛茜作为青年一代以自我意志的内在超越能力(感受力,探索力,承接力,突破力)对时代的心灵回应。黛茜2002-2010年期间的代表作品作为“初立”的过程具有特殊的意义“情境中的情理建立”。
 
三 .文字梳理的贯通”——介于道器、形上形下之间,两代画家“承”的历程,“立”的过程,传统与创新,自在而自得。在多维多层的梳理思考中展现传统与现实、历史承继与时代创造的价值关系。
 

关键词:两代画家与审美理想,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中国画,人生践履与中国文化

 

    
             
   
图二    孔维三


      第一部分   起源缘起与立美创美
 
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进化的结晶,是来自人“心智”的伟大创造,一旦形成又可以“人文化成”。 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们确信,所谓“”作为整体自然的最高本原或本体就存在于个体生命人格人性之中,人的“天职”和“使命”就是与其相统一或合一,儒释道诸家共同注重心性澄明”(心性实学),注重精神境界和价值取向追求的“道”层面而“实证实修”。饱含“文化传统”创作观的画家、艺术家艺术创作注重“以道御术”,“以术证道”,道艺合一”。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体系“合道”之美是以向内聚焦于“心性本体”的开掘和突现,与万物万法相融,形神一体,心物同源, 物我同态,一气运化超越有限进入无限的生命体验和理想追求的“自觉历程”,展开“自我更新”的过程,“人格挺立”的过程,显现于绘画作品,敞开境界,体现了哲学、伦理、审美相交融的中国文化特质,即,充实与空灵相洽,入世与出世相融,世俗之美与天地之美相和,审美、艺术、人生相统一“和合”的“大”审美观,深蕴独特的“创生”与“化育”功能。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现代创新发展“新气象”,不仅使我们获得欣赏美感的愉悦,“道艺合一”中还引发我们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义,走向广阔的领域,开启人生的可能性。 
 

 
1. 新画风,新气象

孔维三创新发展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形成“新画风”,显现“新气象”,凸显“神韵意味”的“超言”境界,“形神兼备”基础上,体现了传统笔墨的现代审美价值。一气运化,生机自然,彰显出天人合一整体和谐的中国文化精神本质。“刚健中正”个性表现的审美传统“秉天地之正”,焕发着时代进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延续的文化基因,践形尽性,明体达用,涵融着中华美学的实践旨趣和当代传承的新意涵,记录心境,见证时代,超越时代。
 
创新,从绘画演进论的角度,有其特殊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审视孔维三艺术作品“象”(深层意蕴)之“笔墨性情”(个性表现)的“审美境界”(载道畅神),深入“整体关联价值”丰富信息积淀的“文化精神”背景的观照。孔维三先生艺术作品,凸显“神韵意味”,对“神”的追求不仅是神态、神韵,是由“神”的生动性,丰富性,深刻性,典型性而引发的意味、意蕴达到的艺术高度,由“适性”达成“畅神”与“载道”的有机统一。
 
2画家介绍

孔维三(1938年—2002年),孔子第七十八代后裔,出生书香世家,祖上喜好作画,父亲孔德江是一位语文,历史,美术教师。孔维三自幼受家父的熏陶和授教。并于1955年始,先后研习漫画、水彩、油画、雕塑。1979年孔维三在山水画家江枫先生启蒙下,改习中国画,并得花鸟画家杜炳申老师指点,同年亦受到李苦禅先生的肯定、鼓励、指教。自此,孔维三在攻习花鸟写意画征途中,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终得收获,自成一格

审美创美孔维三置身现实境遇、生存状况,综合社会、个人的生活与人生,艺术创化中,审美理想的充实,体味着身心的怡悦和精神自由,艺术真理的追寻与揭示,终实事程实功。同一世界自然物象的认识(鸟兽、竹石、花草、鱼虫),在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价值方面“存异求和”孕育出“有我”的艺术形象,体现出艺术创作的“主体”独创性,“变易”中“度”的把握、“神似意味”的“至善之境”,超越“有无”、“生死”,记录着“和谐状态”的“自然心境”,“浑然天成”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个性”的彰显出民族性格、思维方式和审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观物取象、依类通神”成为中国艺术的创作起源与追求精神境界的缘起。
 

3. 审美艺术人生

命运多舛,生机依然。观孔维三一生,天赋加自学成才,不离时代进程的现实社会生活内蕴的滋养。天赋本性,世家熏染,同道指点,前辈鼓励,与夫人相遇相知,对孔维三文化素养积淀,绘画艺术创作方向,技艺精进,题材拓展,艺术才华展现,给予了重要影响,并伴随自身一路的刻苦钻研,辛勤耕耘,自觉自悟,自化化人。以画(文)化育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境生象外,源于内心自由而丰富的“真情、实感”的表达,是回归“心性”本身体悟“道”的节奏,“自然”赋予着时代精神“中国画大鹏阁”的语境意义合道”升华的“审美创造”,释放着充沛的精神力量开辟“新境”,孔维三“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通达“浑然一体”的宇宙人生,凸显“大写意”即天地人三才时空一体宇宙观,时空有机整体-主体意识,时空意象的“中道性”思维。
 
 
4代表作品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创作题材丰富,创作数量少,富于创新性的意象笔墨语境体系成果颇丰《情多图》、《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池鱼思故渊》、《墨泡鱼》、《笔下猫威不逊虎》、《雄风》、《松鹰图》、《弃之拾之》、《百鹰图》、《荷花水禽图》等。
 

5. 哲理境界与人文精神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具体有限的“形象”中,深蕴道源、心源、物源、气源,展开无限之“境”域。
形神一体,心物同源, 一气运化,物我同态,立美创美,显“象”以“观无有”,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多元”视阈的宇宙观空间意识,集“性、心、情”三维向度,导向了“人”与某种更广更深“气化”秩序之关联,体现人与道,人与自然的统一;化“情”、创“美”,涵“善”蕴“真”,体现“人”的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情理中”超越“现代”,具有新时代“自由、和合”的实践意义和价值,展开终极关怀,面向未来。

 
    

          《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
       孔维三
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第二部分 体用一源

[孔维三艺术作品《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立体揭示了“人”认知的局限当代,重新审视“体用一源”的传统体用观,避免“二元对立”的认识偏差,有助于在传承与创新、时代性与开放性中,构建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新境域。

体现时代进程的艺术作品,在于创作中彰显的艺术本体精神,传达一种自发自觉的反省与构建,展现出艺术家“体道”的“创造”精神。“体用一源”,体用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基本的方法论,是中国哲学探求“道体”的重要元理,经历代先贤演化相续,形成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民族的思想意识和实践行为,亦影响着画家艺术创作的“绘事”和“画理”。“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饱含文化传统创作观的画家,以“象”传达以“己心”体察万物之“意在笔先”。(象,不受推究事物之形理制约,以检验和直观的把握事物的整体内蕴。象,虽不受形理制约,却有着自身内在严谨的逻辑系统,传递多重理性之思而情感交融和谐的“动态、开放”表达。)孔维三作品精微严谨的笔墨表现,“一气运化”,既抒“胸臆”又重“写实”,呈现正大高格的“气象”,“境”生“象”外,反映了“探事物之理,重人生之道”的传统文化思维和现代审美意识。

[象,跨越了构思、表达、鉴赏三个阶段,包蕴了创作,本体,接受三重视域,是观物取象,立象尽(见)意,境生象外的动态建构过程。基于中国文化特征“意象”表达所凸显的整体性思维、形象性表达、多义性指向、现实性关怀,中国艺术由此呈现别样的体系之“美”。]

绘画作品是“人”的一种艺术创造,也是建立一个“世界”,显“”呈现画家的情感、理想、精神生命力,显“象”揭示本质,揭示源于审美本性的普遍真理,即人与宇宙生命的真实关联。孔维三作品体系,视作一个整体,一个大系统,每一幅作品各自是一个整体,一个小系统,这一具体的“象”,呈现具象的抽象思维“意象”;不同作品的“象”,有着不同构图技法不同作的“象”,对夸张的“度”、“关节点”的态势把握,随笔墨的力感与气韵流转,呈现不同的“神态”、“意味揭示着不同的内涵,体现出“风格”的一致性与“作品面貌”的多样性。本质与现象,本体与作用,体用一源,一体共在,显微无间。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粗笔写意”不具常形,却具常理,显“象”传达着“情、美、意、趣”,展演着体验人生“理想高度”的实践创生过程,情多图

[围绕情、理”和“一、多”所展开的范畴是关涉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审美创造本质差异的哲学基础。
 
 
   

                   《情多图》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第三部分
              艺术创造与审美欣赏


孔维三先生作品中超迈的笔墨韵迹呈现出一种涵养的凝重洗练的“笔墨语言”,写意出个人的思想情感心境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绘画创作是实现经世致用的人文关怀的方式,途径是“载道、畅神”。“载道”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群体意识。“畅神”即怡悦性情,体现着人与自然与自我的和谐,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精神自由。

绘画作品是一种艺术沟通。一件艺术品的创造,始终是“意象”生成的过程。“成于乐”,内容是“和”。

孔维三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体察物象情态,获得对“道”的证悟的“至乐”境界和诚敬、澄明的自我“心性”的呈现。个体“践形”下,重视笔墨点、线、面的形质,更注重造“象”(境生象外)的“理”性精神,理寓于“气”,以达“情”传“意”。运笔用墨,反映的是“心迹” ,是对形式美法则的慧晤,承载的是生命内涵,是感时悯天的深情厚韵,是来自中华文化艺术精神的滋养和对时代精神的觉知境界。将人生的意义之“”的“言说”化为内在的生命体验,以“虚静之心”于“物化”,通过内在的审美超越,实现对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即人与自然世界浑然一体的和谐共生,大乐与天地同和。 
 
 
    

               《笔下猫威不逊虎》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第四部分
             艺术创造与格物致知

 
在绘画创作中,画家所追寻的理想的艺术境界,便是基于现实生活感受进入到一种觉悟,心运,造化,意象,情理相融,形神合一的精神和宇宙自然契合为一元的心灵自由状态。以人的自然之气应和天地万物自然之气。

一. 绘画作品的艺术创造过程,是“意象”生成于“心运”又不离“笔运”表现的两个飞跃。

“形”与“神”统一的艺术境界,孔维三长期体察感悟自然物象“造化之美”以观照的方式把握自然界花鸟“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花鸟物象的生命特征、变化状态,构建“心象”融入主观情感寓“意”加工创造和升华,自然花鸟“物象”构建“心象”进行“意象”创造,这一“心运”最难的是对夸张的“度”(止)的把握,取其真(格物致知),写其真(穷理尽性),画家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心灵自由状态,“造化”与“心源”合而为一,心随笔运,整幅画的创作一挥而就,一气呵成,获得物神的集中表现。显化为笔墨表现的审美物象(即画家精神生命图像)。五代荆浩“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唐代张彦远:“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创作中“归乎用笔”,笔墨表现效果,体现了技、艺、的关系,“道”高于“技”,规定“技”,又内在于“技”之中。审视揣摩、体察感悟“自然-艺术(技法)”,虚静修“心”。笔意的起承转合线条的刚柔疏密墨色的浓淡枯润、形象的虚实繁简等的表现,“自然而然”,同形同构,物我同态,合于“自然”,混然统摄赋予一种精神涵义,记录心境。反映了道与艺术的关系呈现美学意义。美是自然生命本身合规律的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由,在规律与自由的统一过程中自然而然体现“美的本质”,浑然天成。以道(人文精神)统摄艺术(技道一体)的境界。
 
孔维三国画作品《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笔下猫威不逊虎》,孔垂莺(黛茜)国画作品《气节》达到“形似之妙,妙在神似”的审美意象,这不是对自然花鸟形象的简单描绘,而是创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体验融入自身情感思想的创新、创造。一气充塞,激活时空,“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一幅幅作品就是画家精神生命的开展。
 
 
  
 
                   《墨泡鱼》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第五部分
              艺术创造-践形尽性


创造的人生“虚空-实有之境”,心象构建笔墨表现的“意象”审美创造。中国画多在一幅“虚空”(空白)的背景上“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显现“道”(自然)宇宙人生,体现出艺术存在的价值,呈现出一种道化(自悟、自成、自化)的生命状态,一种自由、洒脱、超拔的精神境界“浑然天成”却不离厚重深沉的现世意蕴。在道家来看,宇宙万物是以“道”为整体的“自然”系统。“道”是虚实的转化,有无的统一体。“空”是佛教概念,佛教讲“缘起性空”,认为一切万有都是缘起,事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

中国画论中“无画处皆成妙境”,营造出无限、无边、无尽、无声等的丰满意境,给人以无穷无极的意象世界。从画面审美的角度看,画面背景“虚(空白)表现的是“无”,不是“虚无”空间,而是“妙境实有”,表现的是万物的起源,事物演化的源头和终点,也是画家心灵虚一而静状态下化育心象美的无限创造,是通达一切的无极之境,复归于朴,回归大道,蕴含着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和回归宇宙的自然本质的双重涵义,这也是通过“悟”,“修己”,“修道”的意义所在。

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庄子“顺应自然”。孔子“成于乐”。儒家主张在“乐”(艺术)的感化下,实现圆满、完善的最高人格的养成,使性情与天地万物“浑然一体”达到和谐。“修己修心”与“修道修行”,是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面,由内至外由个体心灵到天下。《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人格最高境界可以通过“乐”(艺术)的熏陶,“化育”性情,归于正,致中和,从而激励、规范人生,奋发有为,不离厚重深沉的现世意蕴。

在中国画审美创作领域“计白当黑”,表现画面“虚实转化”的“创造妙境”“自然而然”和“化育”“浑然天成”的审美之道,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取决于“心象”的表达效果,“心化自然”是通过笔墨表现的意象审美创造深入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共同规律。“心象美”的精神体现可以破除语言概念的局限,观者通过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心象美的精神”能够充分感受到画家的思想境界,意味深远的艺术作品往往是画家人生阅历、个性品格、精神修养、胸襟情怀的综合体现。
 
孔维三国画作品《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虚空-实有”之境(化繁为简)明心,心性与自然,天地与本体的化育和融会。孔垂莺(黛茜)国画作品《气节》“虚空-实有”之境(由简入繁)节制,历劫,生长,蓬勃向上的生机。作品既体现了画家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澄明状态,又同是一种遵循“自然之美”的规律,构建“心象美”的创造精神。一幅画就是混元之体,这种混元之境,诠释着画家突破有限迈向无限的精神驰聘,创作者与欣赏者神游其中,复见本心。
 
孔维三国画作品《情多图》、《松鹰图》、《墨泡鱼》“此处无言胜有言”。孔垂莺(黛茜)国画作品《雄风·胸藏乾坤》、《征程》“此时无声胜有声”。中国画艺术就是通过笔墨文化表现的审美意象所呈现出的精神生命图像,这也是中国画所承载的艺术本真。“胸中存浩气,笔底起风雷”。
 

                  


                   《松鹰图》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第六部分
              艺术创造-明体达用


三. 以出世的心境,做入世的事业

孔维三在心性与自然,天地与本体的化育和融会中实现自己对“大美”的深层体认,返虚入浑,积健为雄,获得生机长存审美解悟,“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开启了内心宏大的审美理想,并使这种理想不断升华显现为充满精神张力的艺术作品,记录心境。

近现代以来,传统绘画领域第一次引起文化价值大讨论,源自“西学东渐”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对应了一段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变革,伴随西方绘画的涌进,生成了“中国画”的概念,而“水晕墨章”( 唐代王维画法)则强调一种绵延千年的文化主体身份。1980年代,伴随社会变革中国当代艺术蓬勃发展,在这股重思艺术观念变革的思潮中,建构起20世纪至今的中国画之水墨艺术境况。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就形成于这一时期,传达了具有无限想象空间的艺术创造精神,“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尽情承载了传统文化精神的高度、时代意识和个人追求的自由表达,不仅表达出自身奋斗新世纪的艺术创作思想和审美理想,也从整体高度表达了对中国画艺术发展必以其雄健风姿迈向21世纪征程的坚定信念,从实际出发朝向终极理想不断进取的实践之路。画家的创作源于自身的直觉意识,没有体用差异时,直指本心,显现艺术之本源。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元气磅礴,厚重凝思”。“天人和谐”关系,彻底的理性自觉唤醒人“复归于朴”,突破世俗自我遮蔽限制的“小我”,回归宇宙“高维之我”(本心本性的澄明状态),重重无限,这一内在超越的人生向度,源于内心深处的意愿真诚,也是来自当下的努力和积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维三通过一幅幅作品艺术创作的实践,体察感悟“自然”(艺术),虚静修“心”。孔维三自觉的对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穷理尽性),这种实现“乐”的修养功夫,正是来自“乐”本身的感化熏陶“乐在其中”,通过“乐”顺化心灵,通达“浑然天成”艺术的人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使命”自我探新的境界是无限的。钱穆“文学在道义中,道义在其艺术化人生乐处。”作为中华文化基石的艺术,载负着深沉的人生宇宙意识及其使命感。孔维三艺术对中华文化精神的传承,徜徉着以养心、化心为本的人文精神的审美品格。
 
 
                        

         《己丑 气节·壮志凌云》
孔垂莺(黛茜)大写意花鸟画作品欣赏

                     第七部分
          传承创新-情志与意趣

四.绘画艺术传承人

孔维三先生2002年12月2日病逝。


使命担承,孔垂莺(黛茜)(1976年生)
接力父亲孔维三未走完的大写意艺术探索之路,2002年12月在父亲病逝的当月,26岁的黛茜创作作品《思 壬午》毅然踏上漫漫求索之路,2006年静立观水气如龙》,2009年《己丑 气节·壮志凌云》,2010年《庚寅 雄风·胸藏乾坤》的问世,在传承中接力,在接力中创新发展,青年一代踏上征程》,止
 
一气运化“气”是对画家生理、心理因素与创造能力的“平衡和谐状态”总概括;“气”是中华文化发生发展的核心起源,“气”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质,“气”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完整性、流动性、韵律性,呈现最高形态“道的美”,这种“本质的美”反映了人与自然相通的活泼生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真画一划,见其生气”。中华文化系统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特质,决定了中国画艺术丰富多彩的传承与创新。“绘画传统”纵向传承,“审美传统”横向交流,一代代画家们置身其中,承前启后。
 

    
 
田富莲:迈入新世纪,孔维三与我携手继续奋斗我们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创作事业。维三2002年病逝后,我从女儿的作品里看到了希望,如何才能突破困境,走出一条“符合我们的路” ,孔垂莺(黛茜)历经探索坚持,将“我们的信念”传承发展为“活泼的艺术世界”。
 
今日回顾,一路焦急,一路坚守,审视生活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坚持的意义何在?秉心,静气
……艺术的源泉涓涓流淌
 
本段选自《
孔维三与夫人田富莲共挽大写意花鸟画携手艺术人生


    
 


人物生平|孔维三艺术素养的积淀

孔维三先生出生书香世家,祖上喜好作画,父亲孔德江是一位语文、历史、美术教师,自幼受到家父的熏陶和授教。孔维三小的时候,爱好广泛,课外种花木,喂鸽子,养鱼,斗蟋蟀,游泳打球,吟诗绘画。1955年先后研习漫画、水彩、油画、雕塑。1979年孔维三在山水画家江枫先生启蒙支持下,改习中国画,并得花鸟画家杜炳申老师指点,同年,亦得到苦禅先生的肯定、鼓励、指教。自此,孔维三在攻习花鸟写意画征途中锲而不舍,奋力拼搏,自修自悟,终得收获,自成体系。

人物生平|孔维三先生品质 

孔维三先生,心胸开阔,诚恳正直,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善于应酬,生活中的孔维三随性、自然、乐天派,谈笑间声音宏亮。人生步履艰难坎坷,与田富莲相遇相知,伴随国画创作事业的发展,信心更加坚定,与时俱进,和夫人
携手艺术人生奋进21世纪。孔维三先生虽不善言谈,但作品能见他内心的创作精神,表现“对真理的坚持”,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

人物生平|孔维三先生的艺术人生

“弃之拾之”;“一生无求而有求”;苍天做媒“才子遇佳人”,千里马遇伯乐。

 

是问道,也是寻根,守望,和合,孔维三与夫人田富莲,夫妇二人将文化理想寄托于艺术审美境界,表现出世俗生活和信仰合一的中国“和合”文化哺育下的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画家更是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手中的画笔卓有气力的书写出了时代印记。“新意象”的创造,是于不期然中的冥和,是共建共进的精神凝聚。

才子遇佳人,归根复命,自然之妙,孔维三和田富莲相识在那个“初冬”,“笑在春天”,如今已是“夏末秋初”,迎来“花果同时”。—— 孔垂莺(黛茜)大写意花鸟画艺术。
 

出版物|孔维三国画艺术
 
1988年《美术新作》
孔维三作品《葫芦》《雄鸡》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4年《中国当代美术家作品润格》孔维三作品 《雄鸡图 》(东方出版社)
1994年《世界书画篆刻家通联大全》
孔维三(东方出版社)
1994年《走向辉煌1969年—1994年中国河北电视台25周年》孔维三作品 《松鹰图》(河北电视台庆祝成立25周年纪念册)
1995年《中国河北美术家》孔维三作品 《群鹰图》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7年《猛禽猛兽谱-花鸟画谱丛书》孔维三作品 《松鹰图》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7年《家禽家畜谱-花鸟画谱丛书》孔维三作品《雄鸡图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7年《荷花谱-花鸟画谱丛书
孔维三作品 《荷塘翠鸟》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9年《孔维三画集》(河北美术出版社)

 
艺术展|孔维三国画艺术
 
2000年 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
2001年 北京第四届艺术博览会
2001年 烟台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
2001年 2001广州艺术博览会
2002年 西安首届西部艺术博览
2002年 北京第五届艺术博览会





 

 
 

 
 

本周最热推荐

热门推荐

友情链接: 百度 石家庄利刃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