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变化,影响时代中的“人”,而“人”的“审美创造”赋予“时代精神”,艺术生命力在蜕变更新中延续。从艺术本体论而言,艺术创作不是回归“传统”,而是回归“文化思维”,更是回归“心灵”,从自然的生命到艺术的生命。从自然美到艺术美,从自然人到自由人,自性彰显“人生”的价值意义。——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元气磅礴,厚重凝思】“一画”成“境”!亦由此探寻对传承人孔垂莺(黛茜)艺术创作的影响,正如黛茜所《思壬午》“接‘力’传承,接的是什么,传的是什么?”。


孔维三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立美而创美,赋予着跨世纪的时代精神意蕴“中国画大鹏阁” 自性,自在、自主、自由的精神维度,由“尽心知性而知天”,导向人与某种更广更深“气化”秩序之关联,并在这个秩序总体中确立“人”的自身定位。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上乘中国传统哲学“心、性”, “情、理”中超越“现代”,具有新时代意义,展开着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命运多舛,生机依然。”《枯树逢春功在啄木鸟》、《池鱼思故渊》、《笔下猫威不逊虎》、《雄风》、《松鹰图》、《西部腾飞》、《搏击二千》、《情多图》、《弃之拾之》、《秋色》、《百鹰图》、《荷花水禽图》……作品中饱含积极进取、刚健有为的实践精神,体现着老一辈画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最终以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创新成果,迈进21世纪,见证着新的艺术时代的开启。
艺术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孔维三先生国画艺术笔墨语境形成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正是中国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迈进,加速实现小康社会的奋进中;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和壮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孔维三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成就,就凝聚在这个时期,迈进新世纪的中国,人们以饱满的生活热情,积蓄着强大的力量,践行着梦想。
孔维三国画作品欣赏《壬午 秋色》
2002年《壬午 秋色》作品整体象征“国泰民安”。(白菜蝈蝈)是孔维三先生创作具有代表特色的题材之一。萝卜白菜是中国人的大众菜,可以说是不分阶层,蝈蝈与国谐音。《壬午 秋色》是先生病逝这一年“金秋时节”创作的,秋色,秋实,金秋硕果。中国画家的时空观在于天人合一,宏观探道,微观探真,俯仰往还。“秋色,秋实”既表达画家从过去奋斗到现在取得的艺术创作成就,同时又表达对自己未来艺术境界进一步提升的理想,这是建立在扎实的艺术功力与艺术造诣基础上的高度自信的精神境界,有着非常确定的方向,这就是“追求真理,超越自我”。《壬午 秋色》,迈入新世纪,孔维三先生对自己艺术创作事业与夫人(田富莲)携手“奋斗属于我们的梦想”,开启一个新征程,这种奋斗激情,体现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如,《西部腾飞 》、《搏击 二千》等。这些作品也可以看出,2000年,先生题匾“中国画 大鹏阁”的审美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信在新世纪,中国画艺术一定会开创一个新局面,新高度,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壬午 秋色》先生由自身生活变化的切身感受,从而抒发出对国家的稳定发展,国泰民安,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信心与展望。
孔维三先生《壬午 秋色》,“秋色,秋实”不仅是对过去也是对未来征程的审美观照。而孔垂莺(黛茜)的国画作品《思 壬午》续写大写意花鸟画,探索新征程……。
孔垂莺(黛茜)的国画艺术在接力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她的创作思想从父亲孔维三的国画艺术承载的文化体系中汲取了怎样的价值意蕴呢……。


2005年—2006年 孔垂莺(黛茜)创作国画作品《丙戌 静立观水气如龙》 画意“神动而天随”,《丙戌 为添华彩出寒塘》画意“自助者天助”。
通过作品《丙戌 静立观水气如龙》画意“神动而天随”,品读孔维三先生国画作品《荷花水禽图》审美意蕴,这是“生生不息的”,“天地和乐”的“和谐”世界。通过作品《丙戌 为添华彩出寒塘》画意“自助者天助”,品读孔维三先生国画作品《百鹰图》、《笔下猫威不逊虎》的审美精神。


2006年《丙戌 静立观水气如龙》
孔垂莺(黛茜)国画作品
孔垂莺(黛茜)国画作品《丙戌 静立观水气如龙》,“神动而天随”,水与气,一显,一隐;一有形,一无形。气,无形,却运行不息,水是气的运行状态,说明万物的运动及转化关系。就宇宙万物的起源而言,作品体现了以“生命”为核心的审美观。中国哲学认为:气是生命之源。“静立观水气如龙”,化生万物的大道绵延无尽。《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神动而天随”,精神活动合于“自然”。出自《庄子·在宥》“……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另见 孔垂莺国画作品《乙酉 静以待时 》《乙酉 渊默雷声》)庄子“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合乎本真,本然的自然之道,强调对自然本性的维护与回归。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 , 调整心态构建多层次的和谐关系,主张个体心理和谐及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塑造理想人格, 追求完美人生境界,拥有健康乐观的人文精神世界。
孔垂莺(黛茜)国画作品《丙戌 为添华彩出寒塘》,强调“自助者天助”。是立足于“有为”基于实际和当前“向外积极探索”的实践精神。表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觉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由于“向外探索”本身会遇到“困阻”“遮蔽”,“向外探索”同时需要集中精力,整理思考,“解除遮蔽”。孟子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实践过程中本无内外之分,但是从“知与行的角度”,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来说,学知,慎思,明辨,笃行,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修行”。“自助”《庄子》认为万物自化,道通为一。提出自化、自成的生存状态。“天助”这里不是指离开人的单独的天,是天人合一观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与先天本性相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指出了“天”的生生不息与“人”的积极有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内在统一。孔垂莺作品《丙戌 为添华彩出寒塘》画意“自助者天助”,表达了推动事业前行,实现人生理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积累走向充实、丰富、完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孔维三国画作品欣赏《松鹰图》
鹰击长空,展现自我,生命的叩问。在社会实践中,追求光明的人生理想,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明确个人的人生目标。面对挫折,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并从实际出发以理性意识和理性精神检验自我,认识自我的位置,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静心沉淀,厚积薄发。人要积聚真才实干,培养敏锐阔达的品质,要有追求真理的果敢与坚定,要有朝向终极理想不断进取的实践精神!孔维三先生国画作品《百鹰图》展现出鹰击长空的人生理想,同时表达以审美的心胸“合道奋起”的实践精神,而在《松鹰图》作品中发出着生命的叩问。

《笔下猫威不逊虎》
孔维三国画作品欣赏
中庸,“中”具有内、正、和、合诸义。在取象、构形、结构上有着独特性质。“庸”是用。中庸的“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是诚,人道追求诚。天道之“诚”作为本然要素、品质,自在自为,这种内在自成,天命的性,成己成物,生生不息。中庸强调“诚”, “诚”的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
当代面对突破中国写意画创新发展问题,创作中认知的形成和探寻创作法度,需要艺术家抓住物象的内在本质,融入思想情感,发挥艺术想象,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画面形象,阐发丰富多元的精神内涵。超越前人写意绘画的研究与创作,往往是有形,有质,有精神的艺术作品,是进入到一种充满真性情的笔墨语言,包括艺术形式,人的思想内涵与大自然,人生圆融贯通的境界。
2000年,孔维三先生题匾“中国画大鹏阁”,这种坚定的信念来自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自身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从历史的延续性及画路的广博性,艺术的内容、审美观念、形式、艺术种类和创作方法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开拓空间。历史悠久的中国画,早已圆融化解了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建立和谐统一的中国艺术美学观,审美的彰显着主题的情感与哲思。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接,陈寅恪先生:中华文化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在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的吸纳。

(作品历时两年构思创作而成)
“持守本原,开创未来”,薪火传承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画家正长期投身于艺术创新实践探索事业中。孔垂莺,接力父亲未走完的国画艺术探索之路,历经二十多年潜心求索,传承中展开创作浑朴博大自然之魂和进一步拓展意趣、童趣。
跨世纪见证新时代,社会的发展亦是建设者们的辛勤耕耘和支持者的默默付出,时代的进步悄然前行,每一个普通人的奋斗足迹交织相连展开着“时代画卷”,共同谱写出“时代的至和之乐”。画家往往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用手中的画笔卓有气力的书写出了时代印记。”新画风”的形成,是于不期然中的冥和,是共建共进的精神凝聚。艺术作品所折射出的精神意蕴,透鉴着心境关照中的文化语境,以一种身心实践的生命诠释,镌刻出形象化的传记,著述着传承不息,实践不止的中华人文精神。
编辑:新雨斋
来源:www.wyhjguohua.com
微信公众号:文莺画境